收藏 |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回答:可以的! 一般在相应屈光度数和数据相符的情况下,采用适合且匹配的参数镜框和内减薄制镜工艺完全可以实现超薄眼镜。 这里分享一个高度远视1000度(联合光度)超薄眼镜制镜案例。 用户朋友是来自我们北京首都的一位知性女士朋友,通过互联网找到碧波团队并再三考量后终于下单委托我们帮忙定制一副高度近视超薄眼镜。在次,特感谢信任和支持! 在遵照SOP作业流程彼此耐心沟通后,我们了解到该女士朋友的详细屈光度数: 右眼:+800度,+125度; 左眼:+850度,+150度; PD:60mm 彼此沟通中用户朋友非常信任,特意发来了她的工作照和生活照,我们技术组在结合她的大致脸型和职业特征,为其做了镜框筛选和数据匹配,并根据以往类似制镜案例经验和大数据库中的参数值进行较详细的制镜方案评估和审核。即: 拟采用内减薄技术工艺的高折射率镜片+时尚中性轻质纯钛镜架+专镜数据定制 其实无论高度近视还是高度远视超薄眼镜制作,在屈光度数审核和镜框数值筛查环节以及两者匹配值测算中,尤其是制镜前的预前数据评估和模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精确度与否,以及相应经验值是否积累到位,将直接决定一副超薄眼镜成镜定制的好坏与美丑。而我们碧波团队在这一环节做到了更多的严谨和心中有数(王婆卖瓜)这主要归功于: 我们平时的高度近视(远视)超薄眼镜制作和研究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总结、评估、甚至迭代,包括对于制镜大数据库整理、参数匹配值验核、案例经验积累、用户沟通反馈、技术能力提升等等方面,都是在重复、重复、再重复/总结、总结、再总结的基础上而不断产生和迭代升级。而且关键是10多年我们只专注在高度近视超薄眼镜制作和研究这独一的再细分领域。 我们知道: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产品/包括做人,其实都是一样的。记得俞洪敏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说过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那些可以把一件事重复地做,不停地做,直到没有人比他更熟练为止地那些人!正如《买油翁》所述:无他,手熟而!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我们碧波团队暂且具备的优势就是:经过10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在高度近视超薄眼镜制作和研究再细分领域我们优先迈出了一小步——“熟能生巧”罢了!你懂得…… “超薄”我们是专业且长期专注的! 欢迎共同学习研究 备注:附该知性女士朋友《用户满意度好评》反馈和1000度远视超薄眼镜案例细节图赏析: |
|